📖 阅读材料
**步骤1 - 【阅读材料】**
夹竹桃开在夏日的黄昏里,像一团团燃烧的火,在绿叶间跳跃着。它不与牡丹争艳,也不和玫瑰比香,只是静静地守在墙角,默默绽放在每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。
我小时候住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,巷口有一户人家种了满院的夹竹桃。那时的我并不懂得欣赏这种花,只觉得它开得热烈,红得刺眼。直到多年后再次路过那条小巷,才发现那片夹竹桃早已不在,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。那一刻我才明白,原来那些年少时未曾留意的美好,竟是如此珍贵。
夹竹桃的花期很长,从春末一直开到秋初。它不怕风吹雨打,也不惧烈日炙烤,始终坚韧地挺立着。它的叶片狭长,花朵簇拥成团,红的似霞,白的如雪,粉的若霞光。远远望去,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。
母亲曾告诉我,夹竹桃虽然美丽,却有微毒,不可误食。可正是这份“危险”,让它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。就像人生中许多美好事物一样,它们往往带着锋芒,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、去珍惜。
如今,每当我看到夹竹桃,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温暖。它不仅是一种花,更是一段记忆,一种情怀,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。
---
✅ 参考答案
1. 文章主要描写了夹竹桃的外形、生长特点以及作者对其的情感变化,表达了对童年时光和过往美好的怀念之情。【概括题】
2. 开头运用比喻修辞,生动描绘夹竹桃盛开的景象,开门见山引出写作对象,为下文描写夹竹桃及其象征意义做铺垫。【词句作用题】
3.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把夹竹桃比作“一团团燃烧的火”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花朵鲜艳热烈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。【修辞赏析题】
4. 运用了心理描写,生动形象地表现出“我”年少时对夹竹桃缺乏理解、不够珍惜的心理状态。【描写手法题】
5. 总结全文,点明主旨,深化中心,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所承载的记忆与情感的珍视。【词句作用题】
6.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把夹竹桃比作“一幅画”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色彩丰富、形态优美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对其自然之美的赞叹。【修辞赏析题】
7.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与怀念,以及对童年时光和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。【概括题】
8. 运用了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,生动表现了夹竹桃坚韧不屈、顽强生长的品质。【描写手法题】
9. 承上启下,承接前文对夹竹桃外貌的描写,引出后文对其深层意义的感悟,推动情节发展。【词句作用题】
10.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,突出夹竹桃虽美却带“危险”的特性,增强了其神秘感,也暗示美好事物常伴有复杂性,需用心体会。【描写手法题】
---
📚 答题公式
1. 【概括题】运用答题公式「找到中心句直接摘抄;无中心句则用时地人事连成句」。
答题步骤:①阅读全文,把握整体内容;②寻找中心句(通常在第1段或最后1段);③找到中心句后用引号标明,并说明"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";如无中心句,则用时地人事法概括。
2. 【词句作用题】开头句作用公式「开门见山、埋下伏笔、总领全文」。
答题步骤:①判断句子位置(开头/中间/结尾);②结合内容分析其结构作用;③指出是否引出下文或奠定感情基调。
3. 【修辞赏析题】公式「用了XX修辞,把……比作……,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……,表达了……的情感」。
答题步骤:①识别修辞类型;②分析本体与喻体;③指出描写效果;④联系情感表达。
4. 【描写手法题】公式「运用了XX描写,生动形象地表现了……的性格/品质/心情」。
答题步骤:①判断描写类型(语言、动作、心理、环境等);②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;③指出体现的人物心理或性格特征。
5. 【词句作用题】结尾句作用公式「总结上文、深化中心」。
答题步骤:①判断句子位置;②结合内容分析其总结性和升华性;③指出其对主题的强化作用。
6. 【修辞赏析题】同第3题,强调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。
7. 【概括题】适用于全文主旨概括,需结合情感线索进行归纳。
8. 【描写手法题】重点分析环境描写如何体现植物特性,进而反映人物情感。
9. 【词句作用题】中间句作用公式「承上启下、总结前文」。
答题步骤:①指出句子位置;②分析其连接前后文的作用;③说明其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。
10. 【描写手法题】表现手法角度分析,如对比、象征等,突出事物的双重性与深层寓意。